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349)

作者:十一行 时间:2024-06-02 09:59:34 标签:布衣生活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甜文 科举

  可没想到黑猫在他手中“喵”了一声,居然真的挣脱他的手跳到了地上,回头望了他两眼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谢景行惊地瞪大了双眼,这猫不会真成精了吧?

  已经离开的猫是不可能回答他的,他也并没有功夫再纠结这个问题,前后左右都传出了动静,显然举子们也已经到了起身的时间,没多等,外面巡检校尉走动的声音也传到了号舍中来。

  谢景行从床底将铁炉拿了出来,昨晚半夜他加过一次煤,此时里面还隐隐有火光,又添上煤,搁上铜壶,等着水烧开的功夫,将八宝珍和软饼拿了出来。

  猫猫们离开才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谢景行又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连拿着八宝珍和软饼的手都有些僵硬,从号舍后墙的几个破洞往里刮的风,吹得他后背生疼,且不知是否是他的错觉,似乎比昨日更冷了些。

  周围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过了一夜,感染风寒的人似乎也更多了。

  谢景行不止一次庆幸自己的信息素是缬草香,让本该更冷的夜间比之白日要好上太多,若不是猫的存在,他也不知能不能承受得住昨夜的严寒。

  等会试结束后,他还是得买些东西去感谢一番青衣巷的猫猫们。

  可晚间有多舒服,白日就有多难熬,后墙刮来的风直冲后心,冷得实在受不住,谢景行将火炉放在了两脚间,将手落在了铜壶边缘,借着暖意缓了缓手的僵硬。

  看这样子,昨日的谋划还得照常进行,今日就得先将七道题的草稿打出来。

  就算有猫帮忙,他现在也无把握在风吹火残时,还能坚持身体不出状况。

  天边微微有一丝薄光从浓厚的云层缝隙间撒下时,负责巡检号舍的场官们将号舍内外巡查一趟后,一个个的兵士便守在了号舍门前。

  紧接着才有发卷官取出昨夜主考官现出的题目,又连夜印出来的试卷,发给了号舍中的每一位举子。

  殿试只排名,不罢人,论起来,会试才是科举途上的最后一道关卡,会试榜上有名,那便是走上了康庄大道,改换门楣、入朝为官指日可待。

  可若是会试未成,那便只能又坚守三年,不知多少人穷极一生,也只得个举人功名。

  就连耳边的咳嗽声音都压低了不少,谢景行就在这般沉肃的氛围中,连后心的寒意都再感受不到,将试卷在手中展开。

  一共七道题目,依次展现在他面前。

  谢景行将七道题目全在心中留了个底,然后才将视线落在了第一道题目上,将草稿纸铺平在号板上,一边研墨,一边在脑中构思。

  第一道题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下》,题目很简单,就三个字,“庆以地”,首场中最重要的便是首题,这道题的出处却很是明确,也不是截搭题,看来此次主考官高抬贵手了。

  前后文为:“入其疆,土地辟,……则有庆;庆以地……”(注)

  皆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室凭借分封制加强了对诸侯国的管制,也加强了王室权力,周王室与诸侯国作为上下从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诸侯需要紧跟周王室的统治步伐才能获利,同理,诸侯也能反哺周王室。

  此句话的意思是,当周王巡视到诸王封地之时,若发现诸侯国的土地被耕种得很好,且诸侯国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老人都能被赡养,有贤之人都能得到尊敬,在上为官的都是有才能的人,那便可以做出奖赏,而以什么作为奖赏呢?那便是土地。

  题目简单,能来京城参加会试举子都能写出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来,想要从中脱颖而出,便得另辟蹊径。

  研磨的动作最后缓慢停了下来,将手靠近铜炉揉了揉,让血流通畅后,谢景行垂下眼睫,拿起笔沾了墨,提笔落在了草稿纸上。

  “王者无私地,封国家之余意也。”(注)谢景行舍了以往中常用的明破,破题并不带一个“庆”字,是使了暗破之法。

  大炎朝的八股文虽为八股,可却并不像华夏清朝时那般要求严格,破题后谢景行没用对账工整的排句来承题和起讲,而是用了散句,“庆以……”,甚至没有直点其义,而是东迁西绕,给人一种渺若烟云之感。

  却当这时,他忽而用了一个齐整如一的对股,“一曰军古者,百里之地具三军……一曰赋古者,百里之地悉千乘……”,(注)登时便如在凛凛寒风之中,恰逢一堆篝火,任是再意志坚定的人,也会忍不住想要靠近,这便落入了谢景行的圈套中。

  等阅文之人还未反应过来时,便被勾起了继续往下观看的欲望,接着便又将思绪散开,于茫茫无依之中飘忽摇曳,可紧接着却又直指中心,让人顿觉柳暗花明,一口气读下来只觉心荡神摇,梦魂颠倒。

  等停下笔,就是谢景行也忍不住挑了挑眉,满意地勾出一抹笑,果然不逼逼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这篇文章算是他读书这么多年来,写得最满意的一篇。

  可他的笑并没有持续多久,视线落在了草稿纸上最后几笔歪歪扭扭的线条,还是受了低温的影响,之后誊写在试卷上时,得时不时暖暖手再写。

  草稿纸倒是无碍,若是在试卷上也是这笔字,就算文章再好,也不一定会被取中。

  第二道题目却是出自《中庸》,四书中,《大学》和《中庸》所含内容比之另两本可以少上不少,考官们也不甚喜爱在这两本书中出题,认为内容少,都被学子学透了,考也考不出什么花来。

  过往会试的题目少有出自这两本,可没想到他们便遇上了,不过题目却是不难,原句为:“……本诸身,徵诸庶民……”(注)此道题只取了中间两半句,可要将这道题答得好,却离不了前后文。

  本段讲的是若想要建立一个传承千世的文化,所要达到的几个条件都是什么。

  而此道考题便是其中一个条件,要让世人学习你的思想,首先便需要你本身从身心上遵循并做到,等你的修养和思想由内而外,再无矛盾,才能使其他的人有感于你之思想,并依据你的经验、学习你的方法和学问,能从其中归纳出可供其他人学习的精髓,如此便能世世代代传续下去。

  这道题甚至比乡试的题目更加简单,谢景行只过一眼,便想到了破题的方法,“制作立于此而参于彼则...”注顺破便是,破题以后,后文更是信手拈来。

  第三题是“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注)中的第一句。

  孟子认为只要将土地耕种好,为君者再减少田税,便是百姓致富之道。

  可此句出自《孟子》,而《孟子》中论述民富之道的语句不少,其中“有恒产者有恒心”一句便与题目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观点也是一致的。

  可孟子中还有“以义治国,何必言利”一语,含义又与上面两句截然相反,以此便可看出孟子在政、教两面关系上也有着矛盾之处。

  教为本?还是政为基?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有着不同的偏重,那在大炎朝又该如何呢?

  为什么非得有偏向?相辅相成不是更好?

  “大贤论养民之政教之务,本而...”(注)几乎是一鼓作气,几百字又落在了草稿纸上,文思泉涌之时,连后心的寒意都唤不回他的知觉。

  直到最后一笔落下,谢景行才放下毛笔,揉了揉手指。

  三道四书题到此时便全部完成了。

  只剩下四道出自尚书的题目。

  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道四书题完成时,早已到了午时三刻,该是用午食的时间,可谢景行却没有拿过一旁考篮中正微微往外飘出香味的八宝珍和软饼,而是又将写满的稿纸铺到另一侧,等着墨迹晾干。

  又一张空白的稿纸等着被墨迹涂染。

  不需再多看题目,方才一扫而过的题目还印在脑海中,《尚书》是谢景行的本经,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他都牢记在心。

  四道《尚书》题,分别是《虞书·舜典》中的“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出自《周书·冏命》“下民祗若,万邦咸休。”;《商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和《周书·旅獒》“人不易物,惟德其物!”(注)

推荐文章

给暴娇陛下生双胞崽[星际]

重演人生[娱乐圈]

真少爷是个高危职业

任务代理者[快穿]

丧尸王幼崽装乖指南

当花瓶炮灰恃美行凶后[快穿]

你成功引起了朕的注意

到末日度个假[快穿]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上一篇:给暴娇陛下生双胞崽[星际]

下一篇:穿越重生后我富可敌国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