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珩停下来,他低头望着大口喘着粗气的李稚,而李稚甚至连自己是什么时候被圈在对方怀中都没察觉,浑身都软了,背用力地靠在书柜上,与他对视着。
谢珩的眼睛看上去比平时要昏暗很多,他静静地注视着李稚的脸,很久之后,他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一件事,如谢晁所说的世间情爱有个七八分就够受用,并不是人间的常态,情深情浅并非人心所能够控制,一切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等回过神就已经太迟了,所谓的一见钟情并不是指见到即肝肠寸断,而是说有的故事从初见时的第一眼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情之所起,比一阵风吹过还要没有缘由。
晚上睡觉时,李稚似乎格外的亢奋,躺在床的内侧,一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窸窸窣窣的发出各种很小的声响,直到谢珩转过身去,伸手将人拦腰捞过来,按着后脑勺将人压在了怀中,屋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之后再没有任何的动静。
*
每年二月中旬份,是谢氏的祖祭月份,按祖例,谢氏子弟都要回老家建章拜祭先祖,所谓的建章就是盛京的古称。谢晁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家族中最德高望重的先辈,谢照与同辈的谢氏族人商议好,将未来五年的祖祭地点放在了宁州邺河,谢珩也同意了。
所谓的祖祭,除了祭祀先祖外,常年在各地当官的各脉谢家人也会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聚在一起交流政事、沟通人情,这才是祖祭对大家族而言真正的意义所在,将所有人都凝聚在一起,若是有落魄的旁支便伸手帮衬一把,谢氏一门煊赫了六百年,深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若是不能够相互扶持,再大的家族也是说散就散了。
谢珩作为谢家如今的家主,又与谢晁祖孙感情深厚,于情于理,今年二月他也要前往邺河祖祭,来去一趟大概要一个月左右,届时徐立春也会跟着去。
谢珩动身前已经命人将所有事情都提前安排妥当,也早就和李稚说了这事,临行前,他看见李稚欲言又止,于是停下来与他单独待了会儿。
李稚这两个月日子过得确实滋润,每日跟在谢珩身边做事都快养成习惯了,谢珩怎么想的他不知道,他自觉正如胶似漆蜜里调油,这忽然一下子要分开这么久心中还真的有些舍不得。二月份初,天气刚刚逐渐转暖,阳春又小雪,谢珩站在庭院中与他告别,“有事可以写信给我。”
李稚点了下头,他也没说什么“希望你早点回来”的话,打量了一圈见四下无人,上前去抱住了谢珩,手轻轻地摸了两下谢珩的后背,然后松开了他。
谢珩看着李稚良久,眼中仿佛有风吹过而起的波澜,他伸出手去揉了下李稚的脑袋,转过身走了。
站在原地的李稚望着雪中那道背影,慢慢笑了起来,他此时此刻才明白,心意相通原来是这世间第一等的快乐,甚至不需要多说什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足够拨动心弦。
第44章
夜晚,雷雨。
梁淮河岸上的乐坊,白面歌姬正在吹奏管箫,酒宴上达官显贵们放肆地饮酒作乐,竹织灯笼一晃又一晃,一个身影出现在了金色的纱笼中,年轻的男人回回入京都会来到这个靠着河岸的二楼雅间,听着窗外嘈杂的声响坐上一会儿,有时是几个时辰,有时只是一刻钟,但永远会在天亮离开,不多逗留,也很少说话。
他闻出今天房间中点的香有些不同寻常,扭头看去,一缕缕金色的烟从瑞兽香炉中冒出来,在昏暗中闪烁着点点金芒,一看就是价值千金。
“这是什么香?”
“金缕香。”
“有故事?”
“南朝旧事,陈帝残暴嗜杀,有太华山道士献上金缕香,陈帝得以梦游金碧辉煌的神宫,仙人向其展示‘红颜枯骨、黄金成尘’之术,陈帝一梦醒来,来到太华山,说了一句‘不如归去’,原地化作了一只白羽仙鹤,与群鹤一齐消失在深山之中。”
雨水敲打着窗棂,穿着朱衣的年轻男人眼中波澜不兴,也没有说话,天将亮时,他依旧起身离去,只留下不咸不淡的一句点评,“香不错。”
二楼的窗户半开着,屋中的人抬眼往外望去,灯火阑珊的长街上,朱衣的男人撑着把墨色的竹骨伞,孤身走在暴雨中,他看上去要比上一次见面更加瘦削,溶溶夜雨似乎短暂地化去了他身上的煞气,光看背影会以为那是个温柔如水的男人。
影子投在青色画屏上,如镜的长案上,价值千金的金缕香也不知何时慢慢燃尽了,只留下了一炉子的灰烬。
李稚近日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忙于公事没休息好,总是有些恍惚,走在大街上老感觉有人在打量自己,可又看不见有谁,郁闷中和同僚们提了两句,还被打趣道莫不是被哪家的姑娘看上了,派了人过来盯梢。李稚自然知道不可能,他来盛京后就没遇到什么姑娘,想半天想不明白,于是只当做自己没休息好。
这天是韩国公卞蔺的七十大寿,国公府举办了盛大的寿宴,梁王朝大半朱衣权贵、皇亲国戚都到场了。谢府与国公府向来交好,尽管谢珩不在盛京,但谢家仍是收到了请帖,李稚也在受邀之列。
李稚收到帖子时其实很意外,毕竟明面上他不过一个七品的典簿,按规矩没资格参加这种品级的宴会,思来想去,应该是对方看在谢府以及贺陵的面子上多送了一份帖子,一番好意不好不去,傍晚李稚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后,换身衣服拾掇好就去赴宴了。
这些日子接连都是雷雨天,刚停了两天,好巧不巧,等寿宴这天又电闪雷鸣地下起来了。
李稚在街上走到一半猛地下起了暴雨,他浑身被雨淋透,只能先回去换了套干净的衣服,等他匆匆忙忙再赶到国公府,时辰已经有些迟了,正好给他撞见了相当热闹的一幕。
事情要从韩国公卞蔺说起,元帝这一朝共封了四位国公,其中要属韩国公卞蔺最为德高望重,他出身陇西大姓阳川卞氏,年轻时曾经为梁朝立下汗马功劳,后迎娶公主拜为驸马都尉,最终凭借着劳苦功高在六十岁时被册封国公,享禄五千石,封五千邑。
李稚整理文籍时注意到,谢家对待这位老国公一直很尊敬,谢珩此次离京,尚书台与中书省的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这位老国公,其关系可见一斑。纵观老国公的一生,可谓是履历清白、策勋彪炳,唯独有一个小小的污点,这就是老国公唯一的孙子卞昀。
老国公平生只有一个儿子,早早地过世了,只留下一个小孙子,被视若珍宝地养大,老国公对其可谓是倾尽心血,小时候这孩子倒是还好,虽然资质一般,但好歹也会读书会写文章,可没想到这孩子长大后,性情大变,天天斗鸡走犬、欺良霸市,愣是变成了清凉台无人敢惹的四害之首,仗着家中宠爱,好几次对着老国公都敢出言不逊、动手动脚。
终于老国公寒了心,给他送去了西北托养在桓家,指望着他能够在边境磨砺成材,再不济也能眼不见为净。要说老人家毕竟心软,嘴上说着再也不想见到他,但心中其实还是惦念着那孩子,这次七十大寿,手下人揣摩老人家的心意,还是把世孙公子给召了回来。
结果就生出了事端。
可以确定的是,卞昀在桓家待了两年并没有洗心革面,甚至因为过于愚蠢,把周围人得罪了个遍,连向来热衷于给人养孩子的桓家人都觉得这人没救了,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看着他不出大错就算了。
而卞昀在青州待得也不舒坦,从前在盛京为所欲为,如今在桓家的地盘上却还要受人管教,他自然一百个不乐意,一直琢磨着回京去,好不容易这次赶上老国公的大寿,他终于得偿所愿。
不爽了很久的卞昀一到盛京,看见那群来为他接风洗尘的狐朋狗友,本性立刻复萌,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恨不得在大街上横着走,今日是韩国公七十大寿,众人都让着他,他也更加得意忘形起来。他这次入京特意带了两箱子如意翡翠作为寿礼,命人好好地装了,打算送入府中哄爷爷高兴,结果装有礼物的马车在府门前差点与另一辆马车在对面相撞。
车夫缰绳拽得太急,马车倾倒,箱子也全部撞翻在地,庆幸是提前装垫了棉花,如意翡翠一样也没摔坏,可出了这么一个岔子,卞昀却大为恼火,直接跨坐在马上,用鞭子指着对面的马车破口大骂了起来。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