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书院门口看过那幅字后,对方对他的态度就微妙地友好起来——倒不能说先前就不友好了,大概是普通友人和挚友的区别——而这会儿, 他礼节性地称赞了这一排破落瓦房之后,似乎更是直接刷爆了对方的好感度。
楚路:“……”
但说实话,他并不怎么需要这种好感。
而另一边, 似乎是因为审美异于常人而难得找到赞同者的苏清之以一副终于找到知己的态度,滔滔不绝起来,从“群山依偎、隐隐于市”、到“绿水环绕、君子之节”……
显然对方对这山林之景非常喜欢, 好似连里面的一草一木的错落都能说出个特别的布局来。
末了,对苏清之总结道:“书院创立之人为选这个地方, 必定很是耗费了一番心思。”
楚·创立人·路沉默。
那倒是没有,他那时忙的都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八瓣儿,根本没空关心这些细节,书院地点都是系统帮忙规划的。
而且选择地点的具体原因,跟方才苏清之说的一切没有一点关系。在那年景里,可没工夫考虑什么景不景的,他选地方主要是为了安全。免得有什么盗匪流寇的, 直接抢了地盘占山为王。要是果真演变成后者, 可就真成笑话了。
但显然, 这还没完, 苏清之说完那段话之后, 立刻将期待的眼神投了过来, 好像在等待什么肯定。
楚路:“……”
这孩子真的知道修这书院的人是谁吗?
楚路这略有些久的沉默让苏清之有些急了,他忍不住又催促的问了一遍, “言弟?”
楚路却从他这态度中反应过来什么, 若有所思地看向这个年轻人。
——知道的。
这孩子是知道的。
不管是进书院时看到的那幅字, 还是这群瓦房。
他想到了在茶馆中说书那次,苏清之的猝然起身。
还有后来,酒肆再见时,对方对自己的介绍……“覃州”么?
楚路忍不住在心底微微摇头。
就这结果而论,“霍丞相”当年覃州布施的“邀买人心”之举……还真的买下个傻狍子来。
*
到底是年轻人沉不住气,楚路的久久沉默到底让他忍不住露出些破绽来。原本好似友人间随意玩笑的神态维持不住,眼底不由露出些类似焦急又似期盼的神色。
楚路这次却没有像之前一样附和客套地肯定,而是轻轻摇了下头,又缓声问道:“清之兄是覃州人吧?”
“是。”苏清之意识到什么,脸色变了变,旋即又急促地想要解释,“但……”
只是他接下来的话尚未出口,袖子就被另一侧的李伯谨暗地拉住,苏清之出口的话一顿,脸色难看的沉默下去。
他之后的一路都未曾在开口,而是由最开始沉默少言地李伯谨接过了引导游览之责。
说实话,担任导游这项职责而言,李伯谨要专业得多了。
——专业中又透露出些稍有距离感的疏远来。
楚路倒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生出什么不好的情绪。事实上,要是这几个小子能因为这次的事儿长长记性,不至于对谁都这么“推心置腹”,楚路倒还放心些。
……
…………
等李伯谨将楚路送到住处回来,就看到同窗一脸郁郁地蹲坐在地上,边儿上那块草地都快被他薅空了。
李伯谨叹了口气上前。
却是道:“清之,你今日行事实在太莽撞。”
苏清之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他本来又是气氛又有一丝丝不被认可的委屈。
只是这会儿,他在同伴的目光逼视下,这些情绪尽皆化成心虚……他确实是着急了些。
“但……”
他嗫嚅了两声,无意识地抓紧了手中的草叶,稍稍提高了些声气道:“言弟才思敏捷又谈吐不凡、与那些只知道人云亦云的庸人不一样!”
他本来觉得对方会懂的,能够看明白那人的忍辱负重。
李伯谨摇头:“那也太仓促了些。”
苏清之本来还欲要辩解什么,但现在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有点心虚地垂下了眼,假装自己是个木头人。
李伯谨见状,也不再继续指责,而是又上前一步,也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仰首看看浩浩苍穹。
半晌他叹道:“这事儿急不得、不能急……”
就连他们现在,还只是书院学子。
苏清之低低地应了一声,也抬头看天不再说话。
李伯谨却知道,对方的心情只是更加焦灼。
与自己不同,他这位同窗好友,好似天生就生得一副极具正义感的性格。
说实话,李伯谨对此实在是有些奇怪的。同是经历过覃州灾年的人,生死之下,什么善恶之分、是非公理之辨早都模糊了,在那般情形下,守住“人性”这最基本的底线已经是非常难得了,真不知道苏清之者过剩的正义感到底是如何来的。
也或许……
正是有人的庇护,他们才得以成为知礼懂义的“人”吧?
李伯谨回忆起那些年,不由又是神色怔忡。
都说当年霍相在覃州的布施是为了邀买民心、博个好名声。
但是能轻描淡写用嘲讽的话说出这种评价的,必然没经过灾荒饥馁,在那时候,如果有人能给他一口吃的,别说人心偏向,就是把命卖给那个人他都心甘情愿,更何况那人的布施救了他们一整家。
至于忠奸善恶?那时的李伯谨不在意、也在意不起。
他甚至于想着,若是天底下的贪官奸臣都愿意费钱费粮来给他们一口吃的,那奸佞之人还是多些的好。
只是随着渐渐的长大明事,又幸而得机会读书识字、知礼正德,再回首看那些年的种种,他也终于明白并非“贪官奸臣”如此、而是“霍相”如此。
这世上不会有第二位如此的“奸佞”,也再难有这样一位“圣人”。
读圣贤书、立匡世志。
这几乎是每个士人曾发过的宏愿,而真正为之践行的又有几何?能为有所成的又有多少?他们何其有幸,能在这飘摇山河间,得之庇护。
只是偿恩尚且未及,噩耗却先一步传来。
那日的书院一片静默,夫子手中之卷滑落于地,他却只俯身拾起,背向静坐。
那一声悠悠长叹几乎撞进每个人都心间。
学子的视线交错。
有不知所以的迷惑,但更多的人却是默然。
食能饱腹、屋能容身,有书可读、有师长同窗相伴。
在外的灾荒连年之下,这里像是不知凡尘忧扰的桃源之乡……究竟何至于此、他们真的不知吗?
——海晏河清、盛世长乐。
那位大人亲笔题写、遗忘在此的那副字,是否是他心底最真的期许?
倘若这真是那位大人给自己选定的结局,那——
有人于飘摇世间给他们筑一托身之所,学子唯愿以七尺之躯承公未竟之志。
*
苍穹之下,几缕浮云飘过,可这云再深再厚,也遮不过身后的一碧如洗。
苏清之觉得书院这地方选得好,是实打实的心里话。
就像现在,再如何郁塞的心情,只要仰首望这碧蓝苍空,便深感个人之力渺小孱弱无力至极,而个人悲欢亦是如此,这么一想,连心情都轻松了许多。
再一想想,言弟虽然没给肯定的答复,却也同样没有否认啊。
只是那暧昧的态度实在是有得琢磨,但若是让苏清之想接下来该怎么做,他又不知道了。
苏清之忍不住又抠了两下已经秃了的草地,半抱怨地开口:“要是归宁还在就好了,他这肯定有法子。”
*
姚川,姚归宁,曾经郴山书院的首席,现在正求学于京城的太学学府。
他正在……跟人吵架。
或许也没到“吵架”那么严重的地步,只不过气氛确实紧绷。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