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亦可平(191)
方征看着扭来扭曲的两条并封小蜥蜴,脸红着诘问道:“你们这两只小蛇,是不是涎液里又有那种东西了?你们就不能分泌点正常的好东西吗?”
小冰和小火滋滋地吐着舌头,似乎在抗议方征把它们叫做“蛇”,真奇怪,方征明明是听不懂动物语言的,却觉得它们好似在看热闹不嫌事大般说:
“才不是我们的问题,明明是你……”
方征猛地摇头,小金蜥蜴怎么可能说这种事,是自己又堕落了。
方征想安抚子锋让他平静,至少不要现在醒来。他颤抖地伸出手去抚摸子锋。想到子锋遭受的痛苦,心如刀绞般抱住子锋的身体。
到底该如何,才能治愈子锋身上这道伤口。方征自以为有颗坚固的心。可是一想到这个模样的子锋,他就像是婴儿,无能为力,什么都做不了。这令他软弱、自我厌弃、浑身都是软弱的无力感。他贪恋地抱着子锋的身躯,感受着那滚烫的温度,似乎这才能让他软弱的部分有个支点。
方征茫然又刺痛地想,我是不是,真的很喜欢你了?
又或许,这种感情,比喜欢还要稍微深刻一点。那是方征内心从来没有被开发过的部分,就像一片长满蓢花(蒲公英)的柔软草地,风一吹就漫天白絮。
他把耳朵贴在子锋没有受伤的心口,听到咚咚的跳动声,那是子锋还好好活着的有力证明,他确认了这一点,心中涌动着疲惫后的满足与平静。
在巨大的浪涌退潮间,方征什么都不愿意想,什么都不想管。只希望子锋能好起来,带着自己到一个平静没有战乱的地方。这是方征第一次产生和他少年爱人远遁天涯海角的念头。可那就像是海市蜃楼的梦境。这个时代天地皆为熔炉,哪里会有安宁美好的田园生活条件呢?
方征终于知道了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从此之后,他心中某处将永远敞开、永远孱弱与永远柔软,白天黑夜,睁眼闭眼,都不会有停息。
方征所不知道的是,子锋身躯微微颤抖着,他虽然不能醒来应答,也不能回应方征的搂抱,可是他感受得到这一切。
他感受得到,征哥哥小心翼翼照顾他,替他清理头发、指甲和擦身。
他感受得到,征哥哥极尽温柔地照顾他,对待自己孩子般细致。
子锋并非一无所知,心脏上插着把刀又如何呢,这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光。他想要从今往后都有方征如此的对待。征哥哥一定也很爱他吧,否则怎么会为他做这些事呢?
...............................................................................................................................................................................................................
方征抱着子锋坐上奇肱人的飞车启程,十几头五彩鸟扑扇着翅膀升空。这架飞车下面有火筒作为动力,据说三天就能飞到虞夷境内。
地面上另外三支打听金鸾、斟寻和前巫长下落的小分队也同时出动。她们人很少,骑着祖姜的大狐狸,轻盈地跃下高山和峡谷。
方征给华族部落传讯息,现在应该差不多到了,二铜牙会带着小獬廌出发,和他们在虞夷边界汇合,去东边寻找它那只失落多年的獬廌长辈。
白雪皑皑的昆仑山间,飞车行驶在云层里,把瑶城渐渐甩在身后。前方是翻涌的云海,飞车不断避让过一些高大的山体,无论是云海下方还是两侧经过的山巅,都看不清全貌,就像是未知的前路和远方。
没关系,我会看见的,方征凝望着东边,飞出云层,飞过山岗,再行驶几日,就可以进入虞夷国境,看到那棵高大的建木树。建木树在虞夷的最东岸,据说毗邻东边的大海。
传说,昆仑的龙巢空穴的成因,是因为上古时代的花隐与龙游。而曾经的巨龙顺着自西向东的滚滚大江,游入了苍茫的大海。
——第三卷 完
锁改,担待。
第121章
奇肱族的飞车在离开昆仑主峰片区后,选择了绕行更北的方向。远离夏渚的空域。虞夷并不和祖姜接壤。虞夷在最东边,祖姜在最西边,它们中间是强大的夏渚。夏渚在驯兽方面虽不如祖姜和虞夷有某种典型的制空动物,但飞獾和铠役两大军团一向低调又强悍,并没有人知道他们实力底线到底在哪里。方征不愿多生事端,让飞车尽量选在云层高处、远离人烟的区域行驶。
祖姜东边的门户和夏渚接壤,那里被祖姜人称为“秾关”,就是险峻山谷的意思。祖姜一向严加把守。因背靠天险、易守难攻,看守人马也不算多。即便这次祖姜震动得几乎瘫痪,但守卫关隘的人也延迟了好久才收到消息——伴随着方征接管的控制,并没有费多少力气。对于这些长年累月驻守在不见人烟的地界上的士兵来说,谁坐在那位置上都一辈子见不到,只要给他们吃饱饭、按时送来装备、更换武器不受影响就行了。
方征这次以男人身份取代了她们的大国主,还宣布废除了奴隶等第。最偏远的地方的人的精神也受到了冲击。不过,在方征第一时间雷厉风行的控制下,这冲击最多也只是化为几句嘴上功夫,她们还很高兴“南边的路被打通了,有机会去那边轮值,挨饿的时候变少了”。
至于破坏了所谓的文化、传统、法规……在这朝不保夕原始时代,大部分人是不会为捍卫这种东西付出性命的。方征暗自庆幸,要是自己是穿越到封建文化发达的时代,推翻一个政权后要迎接的,势必有一大批复国之志不熄灭的乱党。
秾关既然没有出任何乱子,夏渚就没有趁机占到一丝一毫便宜。
方征这次去虞夷的路上,还带上那位虞夷副使,解开了方征之前推测的很多谜团、也给方征描绘了虞夷许多风土人情,为他们潜入做准备。
当初方征在三苗墓里听说虞夷王子唐亥和罪人仆牛的故事后,就一直在琢磨着虞夷的历史沿革。虞夷的开国君主是大禹的臣子伯益,也是他预备要禅让的人选,有极佳的操控猛兽的技能。曾经担任过舜和禹麾下负责管理山泽猛兽的职官(这个职官在古书上叫做“虞”)。
《尚书》里记载的“益干启位、启杀之”,说的就是是大禹本来要禅让给益,但大臣们纷纷“朝启”(拥戴夏启),于是益不甘心,干涉了启的继位,被启杀死的往事。
然而在这个山海时空里,益并没有死,反而分裂成立了和启分庭抗礼的国家,延续了几十年。不过方征一想,上古时代到夏朝,时间线下限四百年,上限一千年。有限文字记载寥寥,《山海经》里以神话的面貌出现、《尚书》只言片语,经历过不知涂抹几何,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过那样一个国家呢?
毕竟在这山海时代,有十万人都算是个“大国”了。但在后世,十万人还不够一个县的人数。各地的文字记录又完全不一样,历史上还有那么多次典籍被焚烧毁坏的流变,一个部族覆灭,留不下一个字在史书上,实在是太正常的事情了。
数十万人在方征看来人真的很少,祖姜就差不多这个数目,虞夷稍多,有大约十五万人。但离后世灿烂的庞大朝代实在差得远。夏渚人口和虞夷差不多。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线,“夏朝”会拥有超过一百万的人口。但方征既然穿越了过来,他不知道历史时间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夏渚”到底能不能顺利发展成庞大的“夏朝”也成为了谜题。
而所谓的制度、文明,方征思考着,如果按社会学上数据来统计,人口要达到一百万以上,才具有最基本的文明土壤。在这个数字之前,意味着人的主要精力还是和自然、疾病、饥饿、贫寒做斗争,过着挣扎在温饱线的生活。社会聚落的属性只是为了抵抗天灾困难。
想到这里,方征又不由得唾弃祖姜那群贪婪短视的贵族,照她们那种折腾下去,祖姜这数十万人,很快就要化整为零,分裂成一盘散沙,一只脚跨在奴隶制度门槛上,又会倒退回更原始古老的社会,搞不好就跟地下退化的玉民人似的。
至于虞夷的人口增长情况,听那个使者介绍说,虞夷的奴隶主,至少有三四个女奴专门负责生孩子。大的奴隶主最多的可以拥有十几个女奴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