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夫人也赞同:
“殿下真是高风亮节,又为人体贴。寻常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是咱们回避的。况且我们也不该在旁人的家宅里说这些,以后得记得谨言慎行。”
其实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八卦,只不过李夫人说了不想传出去,那就不适合在户外谈论了。
史夫人是真觉得太子体贴。
倒不是因为她刚刚扯得那些借口,太子什么人她能不知道吗?她和她家老史之间没有秘密,她可太了解太子殿下了。
李夫人觉得太子发出声音是在提醒她们周围还有人,史夫人倒觉得太子是在给她打掩护。
万一以后李夫人发现史菅还是把她家的事情记录了下来,届时李夫人就会闹不清楚到底是她说出来的还是太子说出来的。
不愧是她家老史的吃瓜好搭档。
扶苏回去之后发现父亲还在和守将叙旧,这守将说话有点车轱辘,他听了两句发现内容和他走之前说的没什么差别。
连史官都不动笔了,证明这段话真的没什么好记的。
秦王政一边听他喋喋不休,一边翻看武关内的公文。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去听他说了什么,不然早让人闭嘴了。
扶苏就凑到史官身边:
“史爱卿,听说你手里有一本随笔?”
史官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着:
“殿下怎么知道的?”
说着有点心虚,他偷摸记录别家八卦的事情怎么叫太子知道了?这把柄被拿住,他以后可就没安生日子过了。
和太子分享八卦是一码事,自己私底下写下来是另一码事。有文字就会流传出去,给同僚们知道了他得成为公敌。
扶苏露出一个大家都懂的微笑:
“拿来给我看看。”
正好赶路无聊,那些书籍看着都没什么意思,还是八卦好看。
史官试图挣扎:
“出门在外,臣没有带上。”
扶苏不听:
“那你默写一遍。”
史官:……
八卦随笔怎么默写?那么多内容谁记得住啊,都是当乐子听过就忘的。
史官知道躲不过去了,晚上回去之后到底还是把书翻了出来。第二天藏在怀里做贼似的带到了太子面前,反复叮嘱不能让人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说的时候还偷瞄了一眼蒙毅,明显是写了蒙家的八卦,但是并不想让蒙毅发现。
扶苏想起昨晚史夫人信誓旦旦地对蒙夫人保证和她天下第一好,绝对没写她家的事情,不由得陷入沉思。
史菅这老小子不会背地里还记了他的黑历史吧?
扶苏决定诈一下他:
“史爱卿,我听说你在随笔里还写了我的事情。所以这次送来的随笔是不是有特意筛选过章节,漏掉了一部分没拿来?”
史官坚决否认:
“不可能!我没在随笔里写过您的事!”
他的眼神毫无躲闪,显然问心无愧。
扶苏挑了挑眉。
是吗?他怎么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呢?
思考片刻,扶苏恍然:
“意思就是说,《史菅随笔》里没有写我,因为我没有未证实的小道消息。但是《史菅传》里写了我的事情,因为那些都是你实打实亲眼见证过的。”
史官大惊失色:
“殿下您怎么连臣的自传都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我知道的可多呢(微笑)
第102章 民间流言
面对史官的震惊,扶苏只能微笑。
这家伙居然真的打算在自传里写他的黑历史啊,勇气可嘉。
扶苏伸手:
“拿来吧。”
史官委委屈屈:
“臣还没开始写呢。”
扶苏正要说什么,秦王政已经看完手上的奏报望过来了。他似乎是察觉到了太子又在欺负人,表情有些无奈。
秦王政低声问道:
“史菅怎么得罪你了?”
扶苏老大不高兴:
“他要在自传里写我的坏话。”
秦王政惊讶:
“什么坏话?”
史菅作为臣子,还敢写这种东西?秦王政觉得可能性不大,必然是扶苏又在添油加醋地告状了。
果然,一问史官才知道,人家只是要记录一点和太子有关的事件在自传里。
主要史官整日跟在君上身边,不写这些东西,他的自传就没什么可写的了。他又不像别的官员,光是当官的过程就已经十分惊心动魄。
好吧,其实史官本人的经历也很惊心动魄。只不过那些惊心动魄都和太子有关,根本绕不开。
秦王政想到史官平日里是怎么在起居录中为太子描补的,想着哪怕换成自传,约莫也差不多。
于是他劝爱子大度一些:
“史菅不敢乱写的,你不必生气。”
扶苏轻哼一声,到底没有继续追究。
人家私底下写的东西,他又不可能全部找出来一一查看。别人想写总能找到办法藏的,与其不让写,还不如警告史官写的时候注意一点措辞。
史官连连点头答应了。
他当然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全写上去,太子形象崩塌对大秦没好处。万一给反贼拿到他的自传借此生事,他九条命都不够砍的。
就比如这回的事情,自然是只会记录到太子问他要随笔看。至于后续关于自传的小争端,就当没发生过。
车队后续在武关停留了几日。
这段时间一些比较重要的奏折有些直接发到了武关,没有去追王上的车架。还有一些紧急的奏折也是发到武关的,所以武关这里挤压了一些公务需要处理。
秦王政留下的几日就是在为这些事情忙碌,把事解决了再继续启程。
因为事情不算多,扶苏大部分时候并不会留下帮忙。秦王政让他多出去走走,见见外头的世面。
扶苏:突然就变成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了。
说起来扶苏上辈子也是有机会去见世面的,就忽悠韩信答应他御驾亲征那回。要不是被王贲劝回去了,他就能一路北出,在边关待好几个月。
此前扶苏只见识过繁华的都城,偶尔为了观察民生还会去咸阳附近的乡县微服私访看一看。不过都城附近再穷困也比其他地方好,这回路上倒是可以找机会见识一下真正的困苦贫穷之地。
数日后王架启程,正式踏入了古楚地。
他们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南阳郡的郡守府所在地宛县。
从武关到宛县其实正在修建驰道,目前还没修建好。不过这条路本身就一直有商队往来,所以虽然还没驰道,但来往倒不是很艰难。
秦楚通商次数多了之后,秦地的商人就在君上的授意下有意识地开始休整道路。
巴清按照扶苏的意思给手下集合的不同商队划分了行商范围,每支队伍各负责一片区域,互相之间可以形成接力。
比如楚国南部的商队发现了什么好东西,不必亲自送到咸阳,只要往北送到下一个商队手里。这样一节节地传递,既能将东西送到,也不会耽误自己的正事。
这种犹如后世快递一般的接力模式非常好用,作为官方商队很少互相搞恶意竞争,配合十分顺畅。
时间久了巴清心思就活泛起来,觉得可以把快递生意做大一些。之后商队就不止传递进贡给君上的东西了,还会替一些富户给远方的亲眷送东西,也会替庶民传递家书。
反正都是顺带的,送一车东西也是送,送两车东西也是送。又不会因为多一车就减慢多少速度,还能多赚点钱,何乐而不为。
不过这样的快递运输暂时只在郡县间进行。
商队做生意很少下到乡里去,就算去也是偶尔去一趟。为了送快递特意走一趟不划算,所以这个生意只帮忙送到县城。
县城中常有基层官吏下乡巡查,商队会拜托他们给对应的人传个口信,叫他们自己来拿。
倘若寄东西的人愿意多给一点钱,商队就会把这钱拿去给下乡的小吏,托他们顺路带过去。
为了方便运输,也方便自己跑商,后来商队就开始自费修路了。
上一篇:连人带号穿进游戏后[综武侠]
下一篇:cos日呼的我穿成了教主的弟弟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