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焚香祭酒(76)
本该在家中好好守孝的人此时竟不在家,纵是郭嘉等得,他怀里的小婴儿也等不得。郭嘉毫不犹豫地调转脚步,往自家的宅邸走去。
所过之处,房屋稀稀拉拉的散着,要问人烟,竟比房屋还要稀少。
他这一脉早已凋零,尤其是他这一家,三代单传,到他这儿,父、祖皆亡,只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
郭嘉推开已然掉漆的大门,走入家中。里面冷冷清清,带着久无人居住的萧条,只有两三个旧仆在院中打扫。见他归来,两人皆是一怔,赶忙抛掉手中的扫帚,慌张地上前朝他问好,带着几分生疏。
“恭迎郎主归家。”
物是人非,触景伤情。
郭嘉虽有些伤感,却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他让两人先去准备婴儿能吃的食物。家中并没有现成的乳汁,下仆只能一家家地敲响附近人家的大门,终于在一户尚且富庶的人家家里淘来一只母羊,要来一碗羊奶。郭嘉询问二人,弄清楚是哪一户之后,亲自前去,用价值不菲的玉佩与那家兑换了这只母羊。
再说郭嘉所寻的郭瀚,他其实并未走远,而是在与族中出众的年轻士子一起商讨未来的出路。正说到酣畅之际,三叔祖家的嫡次子来找,并告诉郭瀚,自家二叔在族中碰到了郭嘉,郭嘉还抱着一个婴儿,还问郭瀚在不在族里。
“十六弟找我?”郭瀚不免有些奇怪,他和郭嘉关系不过尔尔,并不亲密,不知道郭嘉一回来就找他是因为什么。
郭原年纪尚小,又与郭瀚关系极好,听到郭瀚的反问,他直剌剌的道:“真是怪事,十六从兄[1]说那婴儿是我郭家的子嗣,然而十六从兄尚未娶妻,族中有训,尚未娶妻者不可纳妾,这不足岁的婴儿又是哪来的?莫非……十六从兄在外养了外室不成?”郭原纳罕地看了郭瀚一眼,半开玩笑地道,“只是十六从兄为何一回来就找十二从兄,总不至于——这孩子是十二从兄的吧?”
郭瀚本没有把郭嘉找他这件事放在心上,可听郭原这么一说,他心中一跳,升起一道不安的预感。这孩子莫非是……?他佯作不在意地询问孩子的大致月龄,与心中不可外道的那件事对上一对。发现时间恰好能接的上,他顿时心下一沉,强笑道:“怎么可能?我一直在恩师处学习孔孟之道,倘若妻妾有孕,又怎会不知?”
郭原笑笑,未将这番话放在心上。他不知道郭瀚的心中早已翻江倒海。郭瀚不动声色地询问郭嘉近年来的动向,得知他竟然去西北寻找西迁的郭氏族人,郭瀚基本确定——郭嘉就是为了寻他而来,那婴儿还真有可能是他的骨肉。
然而他并不想承认这个孩子。他是谁?阳翟英才,名士管幼安的高徒。怎么能让人知道,他当初因为贪生怕死,找寻借口抛弃学业,悄悄跟随一部分郭家族人西迁?又怎么能让人知道,他为了逃离外族的残杀,不惜引诱外族少女,利用她,哄骗她,乃至与她翻云覆雨,麻痹外族人的警惕心?而他为了成功逃离,狠心抛弃族人,独自逃离一事,更是绝对不能让人知道的阴私。
他一个大男人,想要怎么样的孩子没有?外族人生性放荡,凶残而不知羞耻,谁知道那外族少女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他的?
郭瀚打定主意,不管郭嘉怎么说,他都不会承认那个孩子是他的。
然而他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郭嘉的到来。直到天黑,他终于坐不住,主动来到郭嘉家中。
下仆迎他进门。郭瀚走到堂中,看见正在逗弄怀中的婴儿的郭嘉,见到他来,也只是不平不淡的打了声招呼。
郭瀚假意咳了一声。
“听说十六弟找我,所为何事?”
郭嘉定睛看了郭瀚一眼,缓缓道:“我自西北归来,在六叔祖临终前见到了他。”
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会儿,竟不再继续说下去。
郭瀚心中有鬼,不及细想这停顿是什么意思,作出一副急切悲痛的模样:“你竟见到了我祖父?我祖父他们……究竟被何人所害?”
郭嘉没有回答,仿佛第一次认识郭瀚一般,将他上上下下地看了个遍,直看得郭瀚心里发毛。
“六叔祖的临终之言,十二兄真的不知道?”
郭瀚有一瞬间的慌张,但想到自家祖父哪怕再恨铁不成钢,也必定会维护自己,不由放下心来:“十六弟这是何意,我自三年前至管先生处求学,已有许久不曾见过祖父……如何知晓祖父的临终之言?”
见郭嘉不答,他只得自己引入话题,“郭原那小子净爱胡闹,竟说十六弟带回来的是我的孩儿……”
郭嘉本是静静地看着他的表演,闻言,冁然一笑:“十二兄多虑。”
在郭瀚不解的注视中,郭嘉一点点地拢紧婴儿身上的包被,“还未与十二兄介绍——这是奕儿,我郭嘉郭奉孝的儿子。”
远在长安的董卓府,一个卫兵朝青衣士子行了一礼,为他拨开竹帘。
“戏先生,太师已恭候多时。”
※※※※※※※※※※※※※※※※※※※※
[1]从兄=堂哥。
郭·渣男·瀚(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三连):这不是我的儿子你看我们长的一点都不一样balabala……
郭·洞察·嘉(淡定地看着他舞):当然不一样,因为这是我的儿子。
郭瀚:???
第62章 再遇貂蝉
戏志才进去的时候, 董卓正在大发雷霆。
自董卓排除异己, 诛杀袁家几十人, 杀死张温等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后, 底下人心浮动。原本对他呈观望姿态的世家, 对他的态度开始微妙起来。一些自诩忠君爱国的士人, 竟当面与他顶着干。董卓杀鸡儆猴地杀掉这些士人,盛怒之下还烹煮了几个大臣, 本以为能震慑一二,没想到起到了反效果,反而引得更多人公然反抗, 甚至密谋行刺。
董卓自是不能放过这些人, 抓到几个就杀几个, 不知不觉间, 他手下的鲜血越来越多。等他反应过来不能再这么下去的时候, 他杀的人已经数不胜数。底下人对他的敢怒不敢言,士人们对他的怨气, 都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更让董卓焦头烂额的是, 被屠了族人的袁绍与袁术组织了一支关东义军,趁着他与匈奴及白波贼互掐的时候,拉了忠君爱国的大旗来讨伐他。
一言不合被围殴, 不逃是傻蛋。董卓就此迁都长安,把大本营往西边迁, 自己留在洛阳与敌人对战。
因为在政敌和对外关系的处理上太过粗暴, 董卓吃了不少闷亏。无奈之下, 他接受了李儒的引荐,将某位声名不显的戏姓士子奉为上宾。
一开始他还不怎么瞧得上这毫无名气的年轻寒士,直到对方提出几点有预见性的论断并一一实现,他才收起轻视,真正地礼遇对方。
他听从戏志才的建议,设局赢取名士蔡邕的好感,并重用非西凉出身的徐荣,将袁绍等人的义军拦在关外。
如此,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军事上,他都得到了一席喘息之地。
见到戏志才,董卓勉强收起怒气:“先生来了,快快入座。”
董卓将佩剑推到腰的一侧,盘腿坐下。
“胡轸那孺子竟然中了孙坚小儿的奸计,兵败鲁阳,这可怎么是好?”
胡轸是董卓的主要部将之一,奉命征讨“逆贼”孙坚,却没想到中了孙坚的空城计,错失进攻的最佳时机,以致败北。
董卓气过后,开始思量对策:“来人,传羽檄给吕布,让他去把孙坚小儿的首级拿下!”
“不可。”戏志才出声制止。
“先生有何高见?”董卓挺直后背,才注意到戏志才一直没有坐下,“先生且到卓到身边坐下,与卓细细道来。”
“《礼记》曰:‘有丧者专席而坐[1]。’焕乃戴孝之身,怎可居尊位,与太师比邻?”
“你们这些文人恁地这么多规矩!”不悦之下,董卓不再端着文邹邹的腔调,一口西北方言脱口而出,“罢了罢了,你是坐是站都随你,快把孙坚小儿的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