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206)
辛幼朵自小在西南大山长大,惯于在山野间奔跑嬉戏,即使其后入了天策府,但有天策府的一众军爷军娘保护,性子依旧是天真烂漫得很。作为阿爸,丹甘总得为这个女儿好好打算。加上,很少有外人会不怕自家女儿的那些「小宠物」──可爱的小呱太、小基蛇、小蝎、小蜈和小蛛,是以,丹甘都很是满意贺信这个乘龙佳婿。
世有千虫百蛊,纵有千丝百足,但哪一样有人心歹毒?世人皆害怕他们夷人的蛊虫,却偏生不见最毒在人心,他们久居西南大山之内,便是这个道理。
但不管外面是何等的众说纷纭,赵国公府仍然有条不紊地按足规矩,三书六礼的往太医院同知府上下聘。
闻得此事的皇上先是一愕,后是大喜。
他正想着该如何让夷人更融入大周,不想这机会就来了。
于是,皇上下旨,封辛幼朵为永平郡主,赐婚正四品西中郎将贺信。在他热心的干预下,两家结亲的速度大大加快,不过半年时间就已经完成一系列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的部骤,直接来到亲迎这一天。
大婚当日,军方一众将军都来齐了。
早在打洋鬼子…不,应该是早在打呼韩邪的期间,他们或多或少都感觉到贺信对辛幼朵的「不怀好意」。而在打七国联军时候,贺信这傻小子的心思简直是人尽皆知了!堂堂蓝田大营的将军天天都去天策军医营那报道点卯,跟在辛幼朵身边帮忙打下手,还时不时与人切磋,故意受点轻伤,屁癫癫的跑到辛幼朵处疗伤,这心思还不是昭然若揭!?
亏得辛幼朵是苗家女,心思单纯,竟然简简单单就被贺信给骗了心去了,让不少看着她长大的天策府军爷军娘恨得牙痒痒。
第一百七十三章 贾家喜事
在辛幼朵被贺信这个「臭不要脸」、「哄骗小女孩」的玩意(天策府军爷军娘语)娶走后, 贾家也是喜事连连,一扫早前四大家族被抄家、降爵、流放等的阴霾。
首先的是李琏。
李琏可以说是不负军方一系列大佬的期望, 成为广大士卒心中虎父无犬子的代表人物。在草原一役里第一个率先攻入龙城, 攻打八国联军和反攻洋人领土时亦是战绩斐然,斩获不少, 彻底把自己的名头在军方打响, 并坐稳军方年青第一人的宝座。
而皇上也有意提拔这位股肱之臣之子兼自家未来女婿。于是, 李琏一跃就成了正四品骁骑游击将军,可以说是少年得志,风光无限。
就在事业得意的时候,李琏的情场也同样的得意。在礼部与钦天监的共同操办下, 他终于把自己心心念念的长安公主娶到手, 让李敛和冯子芝一尝儿媳妇茶的滋味。
这儿媳妇茶可不是李琏硬是要长安公主倒给李敛和冯子芝两人喝的, 而是善解人意的长安公主自发性的行为。
据《仪礼?士昏礼》载,在婚礼第二天早上,拜见公婆时, 儿媳是要给公公婆婆敬茶、端饭的。
只是, 作为皇家的金枝玉叶、堂堂嫡公主, 只要长安公主不愿意,任是李敛这个正经公公也不能强行要她敬儿媳妇茶,更不好说冯子芝这个「不正经」的「婆婆」了!
对于李敛、冯子芝、李琏三人之间的关系,皇上自然告诉过皇后, 而皇后也自然细细地与女儿长安分说了。皇后虽然属意李琏这文武双全、家势雄厚、又有前途的年轻人, 只是对李琏混乱的家庭关系感到很是棘手。
嫁了给李琏, 李琏已经过继到李敛名下,那么正经公公就是李敛,而李敛跟冯子芝关系亲密,那么正经「婆婆」可是冯子芝?然而,李琏的生父生母犹在,那么对待荣恩伯贾赦和一品诰命夫人小张氏又要拿出什么章程呢?
待李敛、冯子芝太好,又免不了会落了贾赦和小张氏一头;待贾赦和小张氏好,又恐会伤了李敛、冯子芝的颜面!而且,冯子芝与李敛、李琏关系再好,但终究只是一个内侍,要长安公主这皇家主子屈膝服侍,成何体统!?但如果长安公主不愿意的话,不好说李敛这公公,就连李琏这夫婿都绝对会不高兴!
这混乱的关系让爱女心切的皇后一度想要放弃,只可惜女儿长安公主对李琏早已暗许芳心,皇上也曾露过口风,加上实在是满京城也找不出这样好的亲事,所以皇后只得多多传授爱女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本事和御夫之道。
索性李敛和冯子芝也不是小心眼的恶公婆,既然长安公主乖巧贴心地要敬茶,也不用行什么膝礼,只需要坐着递一杯茶就是了。其实只要长安公主不轻视冯子芝,那么他俩很容易说话的。而他们从来都没有隐瞒过贾赦和小张氏才是李琏亲生父母一事,长安公主想要两头孝顺也没有所谓。贾赦和小张氏夫妇就更看得开了,李琏这儿子虽然是自家亲生子,但老早就过继了给三弟一房,只要看着李琏夫妇日子过得好就是了。
这样算起来,皇后在长安公主出嫁前的担忧倒是迎刃而解了。
一时间,皆大欢喜。
其次的是贾珊。
大军回京不久后,贾珊和牛成德就正式拜堂成亲了。
贾珊和牛成德的婚事早就订好了,在开春之时就顺理成章地完婚。
牛成德之前因为北上救援柔然,在追击哦啰斯国的时候,斩首十四,还立下大功,把敌方的主帅拿下了,由天策府一个普通什长摇身一变,成为了从五品怀集将军。之后,在伏击八国联军和抢劫…反攻洋人的战事里,表现出色,又跳了两级,升为从四品典军中郎将。
俗语说:夫荣妻贵。因此,在出嫁当日拜堂后,贾珊就直接成为了四品诰命恭人。而成家立室之后,牛成德就正式帶着贾珊搬出镇国公府──搬到对面距离不过十步远的典军中郎将府。他灵活的头脑在牛家這一代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在李敛和冯子芝两人联手调.教下,对军事、政事,甚至是经商一道都颇有心得。早在几年前就建议牛继宗做了几笔不少的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这几年逐渐把镇国公府前后附近的府邸、土地都买了下来,作为几个兄弟成婚后搬出去的住所。
贾珊性情温柔良善,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很得牛成德的爱重。虽然脑袋灵活肖父,但妻管严终究是牛家的传统之一,成婚后的牛成德不自觉地被温柔细语的贾珊吃得死死,什么私房的统统上交,连一文钱都没有留下来。同样,因为性情温柔,观之可亲,贾珊都很是得到黑白两位婆婆和其余几位嫂嫂的喜爱。
贾珊既不是宗妇、又不是长嫂,作为备受宠爱的小儿子媳妇,她每天闲时就下下棋、看看书,闷了就连马车都不用的,走几步路往其他妯娌家串门,不时还可以回娘家探望父母兄弟姐妹,日子都不知道过得多优哉游哉。
接着的是探春。
探春当日堂前拒亲的那一番英勇表现甚合史氏和小张氏的心意,而那一番软中带硬、铁骨铮铮的威胁话更是成功赢得李敛的欢心,李敛听后直呼痛快,深憾从前没有理会老二一家,这种好苗子就该去从军做军娘就是!(被史氏和小张氏啐了他一面)
眼见探春也到了应该说亲的时候了,史氏和小张氏一拍即合,决定为她挑个好夫婿,顺带扯了李敛过来参详。于是,在贾家最有权势的三人一番精挑细选之下,很快就为探春说了一门亲事──天策府天杀营正八品宣节校尉陈冲。
这位正八品宣节校尉陈冲是寒门出身,从小兵一路拼杀上来的,虽然家底不甚丰厚,但胜在人品好,又年轻上进。而且父母早已亡故,探春不单止不需要受婆婆的气,一嫁进去就可以当家做主。
在听闻陈冲的条件后,探春心里已经肯了八成。她的生母赵姨娘是个妾,满府姐妹中都就只有她一人是庶出,而且夹在生母和主母之间,处境更是尴尬。如果她是嫡出的,在贾府肯定是响当当的人物,可惜她是庶出的,出身就是她最大的硬伤。为了日子过得好一点,她才不得不处处奉迎侍候嫡母王氏。而眼下有一个这么好的人选可以让她从此以后扬眉吐气、当家理纪,她自然是千愿万愿。夫家再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她都不害怕!她只怕夫婿游手好闲、不思进取。
贾家都不是兴瞎婚哑嫁的人家,贾敏未出阁前就已经与林如海在家人(贾政、史氏)陪同的情况下去过几次诗会、灯会,贾珊也在李敛的眼底下与牛成德见面过几遍。
在探春藏在屏风后偷偷瞧了陈冲一眼,又与陈冲隔着屏风对话数句后,八成的首肯也变成了十成的心甘情愿了。
再来就是远在宫里的元春了。
在列北联合王国刚找上门要跟大周结盟的时候,宫中就已经传出贤德妃有孕半月的消息,九个多月过去了,这下子正好诞下了一位健康的小公主。
虽然对不是小皇子有点失望,但下半辈子总算是有个盼头,元春还是很满意的。经过四大家族事情和母亲王氏的死后,她算是看透的了。尽管李敛是她三叔,但皇后那三个中宫嫡子早已长大成人,就算死绝了,还有五六位成年皇子在上头呢!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她坐皇太后的位置。再加上现在看起来,三叔也是不会支持她未来膝下的小皇子去抢那个位置的,倒不如哪凉快哪呆着去了!
反正李敛是她三叔,自己膝下又有女儿,今后无论是谁也得给她三分薄面,就算是新皇登基也得尊她为太妃。于是,元春倒是把争宠、钻营向上的心思收敛了几分,专心抚养女儿,这倒是误打误撞的合了皇上和皇后的喜好。有后宫两大Boss的示意下,不争不抢、不拉帮结派、不力争上游的元春日子过得较从前营营汲汲的时候还要好。
而最后的是贾瑚之妻常氏和贾珠之妻李氏了。
她们两人分别未诊出了有不足半年的身孕,乐得贾瑚喜形于色,见人先笑三分,贾珠没有他那么夸张,毕竟本身也有一个嫡子贾兰,而且生母王氏也就才去世三月,但整个人看上去也没有之前那种郁郁之气了。
至于小惜春?
她年纪尚小,什么成亲、订亲、生小娃娃的事情都离她太远了。不过,因着家中的女儿不是出嫁了,就是备嫁中,所以所有长辈和兄嫂移情作用之下对仍在家的小惜春疼爱有加,恨不得把她宠上天去了。而小惜春也乐得如此,每天调皮捣蛋的很,上墙揭瓦、溜鸡赶狗,皮得整一个哥儿似的,就连真正的哥儿都没有她那么皮,俨然称得上是贾府第一小霸王。
按漪玉目测,小惜春怕是绝对不会再有出家的念头了,什么「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自然也不会有了。
总结起来,除却贾政还因为自己「尸位素餐」被降官而大感羞惭,和因为被「犯妇」王氏牵连,被贬谪至从九品礼部司务,而感到前所未有的丢脸,把养着的那群清客都赶走了,终日把自己困在书房不见人外,贾府上下都觉得苦尽甘来,喜笑颜开。
看见家里人都安置好了,军中的兄弟都不需要自己担忧,李敛就正式上了折子,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辞官致仕。
第一次看到这道奏折的时候,皇上以为李敛是又怕功高盖主,所以才欲要辞官,但已经念头通达的皇上可不会再因这事而起疑心、猜忌了。
皇上直接把折子驳回,并派人送了不少赏赐到冠军侯府。
然而,李敛这次是铁了心要抛开所有烦事,跟冯子芝一起走遍天下的了,他把驳回的折子又递了上去。
皇上见状,依然以为李敛是害怕自己猜忌于他,所以再次驳回请辞的折子,派身边得力的毕云前去厚赏,并好言安抚。
毕云也算是从小看着李敛长大的老人了,他的说话李敛不能不听。只是,李敛却可以左耳进,右耳出。前面还应得好好的,毕云一走,他就在折子上又添加了几笔,再次把折子递了上去。
这次皇上已经有点不好的预感了。
三,这个数字似乎与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三顾茅庐、三省吾身、约法三章、孟母三迁、三打白骨精等,三的踪影似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