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316)
曾宇再抬头,身影已消失,间唯独耿曙有此武艺。
深夜里,武馆内已全是小孩儿,或坐或卧,已困得行,姜恒轻轻奏琴,琴声犹如有强大的量,盖过了武馆外的杀戮之声。
耿曙回来了,从躺了遍地的孩子们身前小心地迈过去,到一旁去饮水,身上有阵枫木的香气。
姜恒扬眉询问,耿曙点了点头,说:“城破了。”
那语气稀松平常,犹如谈论晚饭一般。
姜恒拨了两下琴弦,说:“门关起来么?”
“必,”耿曙说,“我就坐在这里,看谁敢来。你在弹什?”
“『乱』弹琴,”姜恒笑道,“随便弹弹,哄他们睡觉。”
江州城中家家闭户,生怕被『乱』军蹂|躏,父母却都是一样的念头,孩子能有事,于是将他们送到了武馆中来,外头还守着桃源的人,如果武馆保护不了孩子们,想必家里更难。
“我有时觉得,”姜恒又朝沉『吟』的耿曙说,“可能我知道了为什,爹喜欢弹琴了。”
“为什?”耿曙心里满是温情。
他自十岁那年与姜恒相恋,如今已足足十七年,每当看着姜恒明亮的双眸时,仍旧犹如浔东姜宅外,彼此初见之日。
“琴声有安抚人心、化去血戾的量。”姜恒说,“也许他想说,许多事,他也是不得已罢。”
“所以杀了人,”耿曙说,“于心安,便奏一曲,权当谢罪?这买卖当真划算。”
姜恒笑了起来,说:“是这般。”
“你觉得咱们这做,是对还是错?”耿曙又说,他打开了城门,提前结束了这场大战,挽救了城内外百姓的『性』命。
“你在乎过?”姜恒反问道。
“也是。”耿曙说,“想教训我,就来罢。”
是夜,雍军入城,一夜间占领了全城。
奉天子汁泷与朝廷之令,曾宇严令约束军队,绝得滋扰城中百姓。王宫前御林军已四散,项余死后,御林军统领换了人,早无战念,遑论与国同死。
攻入王宫后,芈清投汨罗江而亡。
唯独最后的战事,发生在宗庙,熊丕手持火把,来到宗庙前,一火点燃了郢国的神木“椿”。
神树由郑郢越随四国昔年公侯亲手种,六百年来欣欣向荣,终于在这一夜,在北天七星的闪烁之,熊熊燃烧。
郢国之象征,被熊丕付诸一炬,城内所有百姓都看见了山坡上,宗庙前神树在燃烧。
姜恒与耿曙走出武馆,望向北面,大火烧尽了椿树,崩塌。
熊丕最终被埋在树,化作历史的灰烬。
“南方有巨木,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耿曙朝姜恒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姜恒的嘴角带着笑容,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光阴。
“你怎么记得这清楚?”
耿曙想了想,又煞有介事道:“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
姜恒笑了起来,说:“胜者先胜而后求战……”
耿曙认真道:“败者先战,而后求胜。”
雍国的骑兵经过武馆前,天亮了,树叶上带着『露』水,雍军过路时,仿佛有人认出了耿曙与姜恒,震惊无比,看着两人。
耿曙背着手,站在武馆前,俨然守护这神州大地的武神,冷冷道:“看什看?”
姜恒回到馆内,见孩童们已起身,说道:“待会儿你们的家人就来接了,没事了,都过去了,会好起来的。”
钟响,远告洛阳王都,江州陷落。
雍太戊六年秋,七月十五,郢王熊丕薨,公主芈清投江自尽。
自此,神州大地再归一统。
百川相汇,泰山壁立千仞,东海波涛万顷。
普天之,尽为王土,率土之滨,皆为王臣。
一百二十七年之大争之,诸侯之『乱』,金戈铁马之铿锵琴曲。
曲终。
太戊七年,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桃花花瓣上,朝『露』闪烁,清晨,江州学堂。
孩童们诵读声朗朗,背诵所学,姜恒背着手,拈着板尺,走过一排排的学生。耿曙督促学员,练完武艺后,端坐先生之位,犹如君临天,面朝这盎然王国中的小小臣民们。
“天子仁,保海;诸侯仁,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保体——”
读书声听在耿曙耳中,当真是世间最好的乐曲。
“富贵不能『淫』——”姜恒朗声道,“一句是什?”
孩子们跟着姜恒,背诵道:“贫贱能移,威武不能屈……”
“鱼我所欲也。”姜恒又笑道,“一句呢?”
“熊掌,我所欲也——”孩童们接去背诵道。
“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
“二者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远方,王宫钟声响,放学了,学童们纷纷起身,朝耿曙与姜恒行礼。
耿曙注视姜恒,学馆外春风吹起,姜恒转身,眼中带着笑意,身边俱是纷纷离开的小孩儿。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姜恒看了一会儿耿曙,忽然说。
正要离开的学生们没读过,纷纷愣住,有越人的孩子听过,马上举手道:“先生,我知道!一句是‘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姜恒听到这句时,笑着转头,望向耿曙。
耿曙心中一动,走下书案,走向姜恒,在春风里牵起了他的手。
——卷七•阳关三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