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和刑部整理出一份初始版本给朕过目,以最快速呈上来。后续可一直修订补充。同时,新律法出现,新的赋税时策也应该搬上朝堂了,众卿请拿出相关汇报奏折来。”
他本来不准备让他们给提案的;但还是让大臣们忙着点比较好,能给人找点事情做不说,万一给出的提案能用呢。
反正最先烦到的也不是他的眼。
点到名的两位尚书齐齐行礼:“臣遵旨。”
等到下面集体安静下来,安临琛又扔下一个炸弹:“天下初定,大锦需要人才,科举考试该拾起来了;如今正值金秋,正是乡试举行的时候。”
“这事儿礼部牵头来办,务必尽善尽美。”
众人面面相窥,显然帝王一锤定音,没有给他们再辩的余地。
礼部尚书再次上前,拱手道:“臣遵旨”。
大锦首届科举,就在帝王的轻描淡写中定了下来。
前朝同样有科举制度;每三年一次 ,凡遇子、卯、午、酉年行之。
时间固定,乡试在当年的八月举行,会试在次年二月份,殿试四月份。
太和元年是壬寅虎年,并不在举办之列;大家自然而然的将此次科举当做了‘恩科’,毕竟新帝登基,当加。
前朝末年宦官乱政、朝堂被有心人把持,科举不再是普通读书人的出路,好些年没怎么正儿八经的举行过科举了。
天下读书人无路可走,不少心怀抱负之人沉寂。
现下早秋七月初,就是说再有一个多月,太和元年首届科举就要举办起来了。
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今日朝堂炸雷惊起,说句鸡飞狗跳不足为过。
最后,帝王的一句‘退朝吧’收了尾。
众人如潮水般散了个干净。
安临琛则单独将记录人员留了下来。
皇帝有许多记录人员,不同方面,由不同人负责。
比如,重大决策、祭祖等重大的活动是由史记官员记录;平日里的朝堂议事、私下召见群臣就多数由起居舍人、起居郎这样的官员在旁进行记录。
现下新朝人员不齐,安临琛只有一个起居舍人。
起居舍人,宋达康,从五品。算得上是最容易让皇帝眼熟的位置之一。
别的不说,想要当上起居舍人,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是基础,还必须要手快记忆力要好。甚至因为现在官员不多,宋大人连个和他轮值的人都没有,如此重压之下,都能坚持下来,理好各项数据,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安临琛在上面坐着的时候,就看着宋大人一手拿笔一手拿着小本子,站得八风不动,持笔的手快到能拖出残影,就差把本子搓出火来。
他有些好奇他到底装了多少小本子,写了什么。
宋达康跟着到皇帝到偏殿,倒也沉稳。
安临琛:“今日的朝堂记录,给朕看看。”
宋达康变戏法似的,从左边袖子里掏出两个厚厚的奏折呈了上来。
接着,他从右边袖子里又掏出了个空本子,拿上笔沾了沾本子上固定的小砚台,站到边上了。
显然是随时准备着。
通常来说,皇帝休闲、不办公的时间里,身边也是会有记录官的,即经筵日讲官,专职编修帝王起居注。
这位会记录皇帝每天吃了什么、在哪里做了什么、什么时辰去了哪个宫殿等等,多由翰林院的官员兼任。
但现在朝廷没什么翰林新员不说,这种记录员哪个敢催到皇帝面前来。
毕竟很少有皇帝会喜欢这个职位。
种种缘由叠加下,安临琛是第一次自己翻起居舍人的记录。
乍一看去,密密麻麻的小字,挤挤挨挨布满了两本厚奏折本子,边边角角都没有被放过。
安临琛第一次见如此密集无条理的奏折。
平时朝臣上奏折,条例清晰是基本的,即使是长篇文章,也是被内阁理顺过的;所以直面这种没被整理过的蝇头小楷时,他直接眼晕了。
安临琛:“……我靠!”
发出没见识的声音。
一个人真的可以两小时写出这么多的东西吗?
人肉打字机啊这是。
安临琛脑袋没转过弯来,一句现代式感慨从嘴边爆了出来。
边上的起居舍人手又动了起来,写到最后顿了顿。
他本想写两个同音字糊弄过去,却见帝王的目光看了过来,直直地盯着他手里的折子。
怕被发现,宋达康只得顿住笔,硬着头皮看向帝王:“陛下,这‘我靠’何意?是哪两字?臣音译了?”
这一声问话,让安临琛回过神来,凝神看了眼,上面写着:太和元年,二次朝会辩法完,帝查看当日朝会记录,曰:‘我靠’。
安临琛:“……”
你这不挺准。
第12章
一条条政令随着快马传遍整个大锦,士农阶层皆躁动起来。
尤其读书人,新朝建立后,第一条全国性政策是面向他们的,说不舒服那是假的。
一时间,稍有想法的文人皆行动起来;有想要干脆不考了直接从九品小官开始博前程的;也有更多想要更上一层楼,开始紧锣密鼓准备科举的;到处都是关于今朝首次科举即将举行的声音。
霎时间盛京成为众多文人心之所向,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普通百姓更看重后面的土地政策。
天下初安定,不少百姓仍旧是流民,并没有户籍。
重新划分各地区域这条政令,让不少原本的流民重新确定了户籍,上了朝廷文书。只要有了户籍文书,他们就不再是流民。
若是已无恒产,办了户籍以后还可以申请一份土地开荒用以安家。
有了土地就有了家,就能扎根。
同时,底层小吏们透露出赋税将有新政策的消息。
据说新政能让每家每户都有余粮呢,是很好的政策,不容易争怕是得要等,但新皇是开明圣主,他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真正的底层小吏哪里能知道那么多消息,哪怕知道了也不敢这么大面积的宣扬。
自是人在背后推手。
普通民众需要强心剂和安定感。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不管原本有地的农民,还是没地的流民,都对着后面的土地政令期待万分。
*
新政实行,底层开始稳定下来,大量岗位产生;到处在起新房、木工、农具、各类生活用具、公家用具,都在积极生产着,手里稍有些手艺之人都能接到活。
而对于商人们,新朝还没出具体政策,却也没有对现在的模式进行打压,倒也一片沸腾景象。
社会开始活泛起来。
……
此刻,安临琛在工部大堂里黑了脸。
安临琛原本以为‘工部’二字,至少能网罗多数他目前需要的东西和人才。
他没指望这里能制造大型器械;有些巧手人才就行,方便找些人给自己做东西。
他本想做点暴力武器,方便降维打击别人,但工部先给了他一个沉重打击。
整个工部,上上下下居然只有百号多点的人!
简直像是开玩笑一般,京城六部之一,空荡成这样。
工部尚书正站在他面前,战战兢兢地汇报:“工部主掌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下面设有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
工部尚书茂林高都快哭出来了,他们工部向来被誉为最没用的部门。
他怎么都没想到,新帝登基后;没去找钱袋子户部,没去找嗷嗷待哺的兵部,也没去找忙得脚打后脑勺的礼部,反而来了他这里要点人。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呜呜呜!】
茂林高头上的气泡同样颤颤巍巍。
“除臣以外,工部有左右侍郎各两名、郎中4人。员外郎16人、堂主事28人、司库4人、司匠2人,库使31人,笔帖式10人,经承30人,共数130人。此外尚有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及七品小官若干。”①
整个工部没有多少新鲜血液,能留下来的都是前朝没被牵连到的官员;老的老、嫩的嫩;掉书袋的多,能做实事的少。
上一篇:当古早虐文受开启发疯文学
下一篇:虫族文里的作精雄虫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