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145)
黎锦打算等他过了五岁生日,再教他拿笔。毛笔与现代的铅笔不一样,小孩子手骨软,捏笔早了容易让骨头长歪。
过了这个年小茶就十五了,到了该成亲的年纪,秦慕文也问了他的想法。
小茶也知道主夫这是为了他好,当朝情况就是这样,女子或者哥儿年纪一大,就不好说亲了。
但小茶想了好几天,还是摇了摇头,他跪在秦慕文面前,说:“主夫,小茶愿意继续伺候您和老爷,如果小茶真的要成亲,也希望夫君出身鸿雁村……”
毕竟黎锦就是鸿雁村出来的,若是他嫁给鸿雁村的汉子,对方看在黎锦的面子上,也不会欺负他。
秦慕文也看出了他的想法,说:“你有这个想法也在情理之中,但成亲这件事得两方都松口,我不能用老爷的名头仗势欺人。”
小茶赶紧应道:“小茶知道,多谢主夫。”
大年初五,黎锦带着秦慕文做的菜,拎着好酒去给祝善先生拜年。
祝善家里人早就认识黎锦,接过他手上的礼,客气的把他迎接到书房。
祝善原本正在解一串微积分,正好黎锦来了,他就不客气的抓壮丁,跟黎锦一起算。
其实如今还没引入微积分的概念,只不过祝善的问题恰好可以用微积分来计算。
这也难怪他算了这么久,才算了不到一半。
黎锦看明白了题目,就拿了纸笔,开始重新计算起来。
两人算到饥肠辘辘,黎锦祝善看着黎锦那边得出的结果,再听完黎锦的解释,佩服道:“还是修之厉害。”
黎锦摇了摇头,没说话。
他印象中,上辈子的话,微积分是晚清时候有学生留洋后,才引入带回国内的。
而现在这个时代,算术题目有些与微积分类似,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的微积分,但却因为数字和公式都是繁体汉字,所以计算起来其实很难。
但黎锦现在名望还不够,严格说来,祝善的名气也不足以在本朝推广使用阿拉伯数字来解决算术问题。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潜心研究算术,更不是每个人都乐意引入新事物来解决问题。
所以,黎锦的这个念头,也只能暂时放下。
中午的时候,祝善留了黎锦吃饭,饭桌上还有他的三个儿子。
祝善今年四十七,他的孩子们比黎锦年岁都大,老大和老二也都在工部当值,老三还在考科举。
此前黎锦来的时候,祝善先生的孩子们都还没回家。
那会儿他们以为来人又是打着算学的旗号,实则为了去工部混个有油水的职务。
经过这段时间的交往,他们也知道黎锦跟他爹一样,是位真正有学识的人。故此,他们也借着过年的旗号,打算跟黎锦见上一面。
但这辈分就不好算了,黎锦想,若是被同龄人叫‘叔叔’未免有些尴尬。
幸好他们来回称呼也都是‘先生’,完全避免了长辈分的情况。
老三今年二十三,比黎锦大一岁,已经是秀才,正在准备明年的乡试。
他早就听闻黎锦年纪轻轻已经是竞争会元的人选之一,再加上跟黎锦又是同龄人,倒是与他很是亲近。
下午,黎锦回去的时候,就看到春闱期间可以携带物品和考试规矩的榜已经张贴出来。
今年果然与去年的情况一样,只允许穿两件单层外袍,其中一件可以是皮衣。夹袄是不允许的。
他经过主街,沿路看到许多人行色匆匆的人从布庄进进出出,看样子都是为了买皮衣。
秦慕文听闻不能穿夹袄的消息后,难得生气:“二月初九考试,正是最冷的时候,还不让人穿厚点,这个规定也太过分了。”
黎锦安慰他:“别担心,今年回暖的早,我扛得住。”
小包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知道科举考试的重要性,他说:“爹爹考出来抱着小包子就暖和了!”
说着他用温热的小手握住爹爹的手指,昂着小脑袋,“像不像小火炉?”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好啊~】【对我的手速感到绝望,今天应该没二更了……】
感谢 夜語x2、是玖漓啊、雪山肥狐 大大们的地雷~~~谢谢大大们,晚上好~~
感谢 妖狐突突突、月半x5、竹影x2、阿矜x10、小年糕饼儿x2、木子x10、青争之伊x2、谢谢你x5、一一得x5、雅致伊、扶风x12、懒懒兰懒x2、安、懒洋洋x5、苏凉x5、KOLIKOLIx3、子非鱼x9、我是小西柚x10、summer、邬翎x2、喵七x140、墨琪、想你x20、Annabel要加油x20 大大们的营养液~~晚上好,感谢灌溉~
第 134 章
黎锦直接把小包子抱在怀里, 穿过覆盖着一层白雪的垂花门, 去了书房。
虽然他在京城亲友不多, 但还有一户人家他得亲自寄拜帖过去。
小包子乖巧的窝在黎锦怀里, 他刚睡醒, 抱在怀里确实像个小火炉。
大年初五后, 一般情况下,高门大户走完关系亲近一点的亲戚,也开始接待门生或者下属的拜年。
黎锦如今就要给将军府写拜帖, 虽说他名义上是老将军的师弟,可地位终究太过悬殊,之前黎锦也只是送了谢礼上门, 并未久留。
故此, 黎锦还不知道庞老甚至专门给将军府寄了信,莫二爷也有见他一面的打算。
只是路途遥远的关系, 当时庞老来信已经是黎锦抵达京城一个月后。过几天就是年关,将军府需要来往的官员很多, 莫二爷分身乏术。
那会儿黎锦也天天往工部船坞跑,整日见不到人影。
这件事就被蹉跎下来。
黎锦写拜帖的时候, 小包子坐在一旁看书, 过了会儿小茶端来热好的羊奶, 他还用口型道谢, 因为出声会打扰爹爹。
黎锦写完后,小包子就跳下椅子,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问出来。
诗文中很多引经据典、贬谪罢黜的情景, 黎锦都一一用通俗的语言给他解释。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秦慕文正好准备叫父子俩吃饭,推开门便看着身姿笔挺的夫君抱着小包子往过走。
青瓦飞檐上的点点积雪仿佛也成了那人风光霁月的点缀,让人移不开眉眼。
黎锦如今依照礼节寄了拜帖,正好完美避过了将军府最忙的时段。
莫二爷怎么说也得腾出时间,招待他爹和大哥的师弟。
原本在初五之后,门生和下属都不必莫二爷亲自接待,管家就能做好一切。
黎锦既不是门生也不是下属,按理说,他作为老将军的师弟,应该是初五之前登门的那一批。
但他不喜欢哗众取宠,反而给将军府行了晚辈礼,这让老太君对他愈发欣赏。
他们将军府从不缺想要攀附的人,黎锦的做法恰到好处,既能让人感受到他的诚意,也不会让将军府难堪。
若是黎锦仗着自己是老将军的师弟,直接开口要见人,那恐怕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老太君看过黎锦的信后,直接让人把这封信放到了老将军桌上。
她老伴儿自小就喜欢书法、练字,若不是出身将门,肩膀上有必须扛起的责任,老将军指不定也会成为庞老那样的书法大家。
黎锦为人有才学有风骨,书信内容有诚意,更是写了一手好字,老太君倒也乐意代表将军府接纳他。
莫二爷和莫子旋听着老太君的吩咐,一个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大,另一个差点直接从凳子上蹦起来。
老太君没看他俩,只说自己累了,让丫鬟扶着去后面歇息。
莫子旋堪堪站稳脚,就听到他二叔说:“你这下盘功夫练得不错。”
莫子旋:“……?”
之后几日,黎锦收到将军府回信,约他初十在书肆见面。
黎锦提早了一个时辰出发,一是雪天路滑他走得慢,二是他打算先去看看书肆的其他书。
好巧不巧,居然遇到一堆外省前来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在书肆买书。
他们大都风尘仆仆,身上的袍子看起来很久没换,头发也满是油光。
黎锦原本对他们没有过多关注,在旁边找游记看。
他家小夫郎写了半年多,那本充满着想象和探索的游记第一册正在收尾。黎锦便想自己提前了解一下京城出游记的册数和每一册的字数,以后也好跟掌柜的商量出书的事情。
“那个黎锦不过是农家子,就凭着两本基础算经,在京城名气怎么就这么大?”
黎锦手里的书才翻到一半,突然听到有人提起了自己的名字。
这样的言论他刚来京城那会儿也听过不少,后来不过短短一旬时光,便销声匿迹。
但新来的举人们不知道黎锦跟祝善的事情,只听说黎锦编撰的书满京城都能找到,一个个便十分不忿。
“基础算经啊,具体算起来,咱们朝还是庄家汉多,他出的书里恰好就有农桑算经,这名气能不大么?”
“真是个小人,投机取巧。”
“可不是?”
“他这样经营名气就很过分了,我们君卓才是真正的才子,琴棋诗画无一不通,甚至还是一省解元,这黎锦能比么?”
那个被称为君卓的人咳了一声,算是默认了。
书肆的伙计不认识黎锦,但听到这些外乡人如此讨论他,忍不住说道:“你们的消息真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听来的,这都一个多月前的消息了,还能一直挂在嘴边。”
有人问:“怎么,难道那黎锦的假面孔被戳破了?这基础算经人人都会编,他投机取巧也不想点真正有内涵的东西。真是班门弄斧。”
伙计哑口无言,感觉这些人听不出自己话里的嘲讽。
其实那群举人们有人察觉出不对了,但敌不过同伴说话不动脑。
伙计懒得解释,只说:“想买书,一册三百五十文,不买就去对面茶馆多听其他人说,小心祸从口出。”
“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