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还摆谱。”罗明秀好笑的继续整理着蔬菜,这些事情她也不太懂,既然陈冉都已经这么说了,她也就不再多说。
吃完饭,陈冉就溜溜达达的回了家。罗明秀在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又打算重新开餐馆,不过这次似乎准备在江东区大学城那边拿下门面,陈冉也给了一部分钱,说是入股,让母亲好好干。
刚回到家,陈冉休息了一阵子,正拿着文献和资料要继续开始研究湍流问题的时候,门铃声响起。陈冉下楼,走到门前,打开门,是一个看上去很是成熟的女人站在门外,身后还有人拿着器材。
成熟的女人率先开口说道,“陈院士您好,我是央电的记者,姓杨,之前跟您联系过。”
“哦。”陈冉点头,“进来吧。”
走进客厅,记者整理好东西,询问陈冉,“陈院士,需要化妆吗?”
“不用。”陈冉摇着头,他也不是明星,需要以一个良好的面貌来面对他的受众群体。
再说,他的精神也不算萎靡吧,也不至于到了需要化妆的地步。
“那么,陈院士,我们的采访待会就正式开始了。”杨记者开始给陈冉解释起来,过了好半晌的时间,等器材全都弄好之后。杨记者笑着对陈冉说道,“陈院士,我们现在开始进行采访。”
陈冉但是很淡定,轻轻点头,“好。”
杨记者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的看向陈冉,展露出职业的笑容,“陈院士您好,我知道您是华国科学院的院士,据我了解,您应该是最小的院士。是06年的时候入职华国科学院的对吧?”
陈冉想了想,杨记者的这个问题还真把他给难住了,他确实忘记自己究竟是什么时候进入华国科学院的。
“应该是吧。”陈冉有点尴尬,“我也忘记了,我对这些事情不是特别的关心。”
杨记者依旧用职业的笑容看向陈冉,拿着话筒对陈冉说道,“陈院士,您在06年到时候多少岁?”
“大概应该是十七岁吧。”陈冉想了想,“如果是06年的话,我应该是17岁的时候成为华国科学院院士的。”
“我知道您在05年的时候,是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得主,您当时的课题是?”
“强电统一理论。”陈冉直接了当的说道,“当时的课题就是这个,是一个关于物理学和数学上的课题。”
“您的强电统一理论,不仅是获得了我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了院士增补名额,甚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据我了解,您做的课题全名是强相互作用力与电磁力的统一理论。而且您在05年的时候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您是我国第一位诺奖得主,获得诺奖的时候您有什么感觉吗?”
“感觉?”陈冉想了想,“额……获奖不过如此。”
杨记者职业的笑容差点崩坏,听听看,这是人话吗?什么叫诺奖不过如此?多少人想要获得诺奖都不行,你给别人来一个诺奖不过如此,你是怎么想的?
“请问,您除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外,还有获得过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奖章吗?”
“诺贝尔化学奖算不算?”
杨记者的嘴角微微抽搐,随后用职业的笑容说道,“当然算。”
“还有菲尔茨奖。”
杨记者点头,“事实上,还有很多观众可能不清楚菲尔茨奖是一个什么样的奖项。”
“菲尔茨奖是号称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是数学界最具有含金量的奖项,并且只颁发给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家,每四年在国际数学会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给四年内最具有对数学最具有突破性贡献的数学家。”杨记者说道这里有些动容,“您当年获得菲尔茨奖的理由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解开了困扰数学界数十年的顶尖数学难题。”
“是,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陈冉说的云淡风轻,但旁边的杨记者却没有陈冉这么淡定。
那可是千禧年大奖难题啊,杨记者专业的说道,“或许还有观众不知道什么是千禧年大奖难题,但换一个说法,大家就知道陈院士解决的数学难题究竟是什么样的难度,世界七大数学难题。”
“也可以这么说吧。”陈冉很无奈的说道,“其实也没有多困难,不是有手就行的事情吗?”
杨记者动容的表情逐渐崩坏,她是真的服了陈院士。这也能装杯!
不过或许对于陈院士而言,确实是有手就行的事情。她不由得感慨,对于他们而言,千难万难的事情,对于陈院士而言,居然是有手就能做出来。
“您也是第一位获得菲尔茨奖的华国学者,那么您对于华国以后的有什么期待吗?”
陈冉想了想,“期待么?事实上我也不太清楚,我只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实在是太为难他了,让他说什么啊!他真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好。
杨记者点点头,“陈院士,我记得您是十五岁的时候取得的博士学位,并且在灯塔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过讲席教授以及数学系的系主任,您觉得我们国家的大学和其他国家的大学有什么诧异吗?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大学差距在哪里?”
“差距肯定是有的。”陈冉想了想,这个问题他可以好好回答一下,“事实上,不仅是硬件上的差距,软件上的差距也很大。就比如说我以前在灯塔国的时候,普林斯顿大学的学术氛围特别好,不管是研究什么样的学术问题基本上都是能够通过并且有人资助的。但在华国,很多时候,不少理论性的研究确实不太受到重视。当然我也很清楚,华国落后其他国家很多,实用性的科学能够帮助华国快速的发展,但我希望的是国内也可以多重视一下理论性的研究。毕竟没有理论性的科学研究,只能一直跟在别的国家后面。”
杨记者露出笑意,“陈院士,您可以告诉大家您是怎么学习的吗?您看,您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在国外担任教授,我很好奇您当时是怎么学习的。”
“学习么?”陈冉不在意的说道,“大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如果没有兴趣的话,我也不会研究数学。在很多人看来,数学是非常枯燥的,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倒是觉得数学很有趣。当然,物理和化学也同样很有趣。”
杨记者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位国宝级的学者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难以接触,她现在是不是可以问一下其他的问题,“陈院士,您可以告诉我们当年您求学的经历吗?”
“很长。”
“可以简短一点。”
“哦,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我是数学竞赛全国第一名,保送进入的京大。去了京大之后,发表了一篇论文,被曼彻斯特大学的康斯坦丁教授看上,邀请我和他一起进行石墨烯的研究。当时他询问我是否愿意留在曼彻斯特大学继续攻读,我拒绝之后,他给普林斯顿大学发了一封信件过去,我就去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且顺利的取得博士学位,在那边待了几年的时间,我就回国任教了。”
“我听说您在国外的时候待遇非常好,那么请问您为什么要回国呢?”
陈冉看向杨记者,他笑着说道,“如果我说是为了国家,那肯定是在说假话。”
杨记者没有表情,似乎正在等待着陈冉的回答,“事实上,我是因为更喜欢华国的生活方式,可能我更喜欢熟悉的环境,在国外那几年的时间,我确实不太喜欢。”
第482章 思考
杨记者点着头说道,“您对于目前华国的科研环境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陈冉愣了一下,看向杨记者,不至于吧,说这么敏感的问题。陈冉沉吟着说道,“其实这个问题你不应该问我的,我说我过得很不错,那是因为我获得了不少的荣誉,我肯定是过得很好的。就算是很多教授不能申请的课题,我都可以申请,至于其他的方面,事实上我真不是特别的清楚。我一般都在做课题。”
上一篇:重回千禧当学霸 上
下一篇:万人嫌炮灰靠心声整顿狗血文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